了解上川岛 / 上川岛渔家自晒海味
 
黄金花——猪笼草(茶)
发布时间:2018/8/9      浏览次数:4031

  猪笼草是猪笼草属全体物种的总称。属于热带食虫植物,原产地主要为旧大陆热带地区。其拥有一个独特的吸取营养的器官——捕虫笼,捕虫笼呈圆筒形,下半部稍膨大,笼口上具有盖子,因其形状像猪笼而得名。
  猪笼草叶的构造复杂,分叶柄、叶身和卷须。卷须尾部扩大并反卷形成瓶状,可捕食昆虫。猪笼草具有总状花序,开绿色或紫色小花,叶顶的瓶状体是捕食昆虫的工具。瓶状体的瓶盖复面能分秘香味,引诱昆虫。瓶口光滑,昆虫会被滑落瓶内,被瓶底分泌的液体淹死,并分解虫体营养物质,逐渐消化吸收。
  猪笼草属植物在世界各地共有野生种约170种,中国广东上川岛仅产一种。猪笼草虽然在广东的三岭山、雷州等地有野生分布,但很少应用。直到20世纪90年代以后,引进猪笼草的优良品种才主要用于花卉展览。

笼草花的药用价值

  中药材中的雷公壶原植物为猪笼草属中的奇异猪笼草(N. mirabilis)。
药材形态:干燥的茎叶,以叶先端之囊状体为主。叶片纸质,多破碎;长圆形或披针形;上面灰褐色而染有紫润,叶脉清晰,下面暗棕色:主脉凸出延长成卷须,约与叶等长,卷须先端连一囊状休。囊状体多已压扁,顶端连一囊盖;外表棕褐色至棕黄色,较皱缩,内表面红棕色至黄棕色,平滑,密布腺点;囊的底部常残存昆虫尸体碎片。
  采集:夏秋采收,花蕊晾晒。
  产地:多生于向阳的潮湿地带。分布广东上川岛和海南。
  化学成分:全草含黄酮甙、酚类、氨基酸、糖类、蒽醌甙。
  性味:甘,凉。
  1. 《陆川本草》:“性寒,味涩。”
  2. 《广东中药》Ⅱ:“淡,平。”
  3. 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甘淡,凉。”
  功用主治:清肺润燥,行水,解毒。治肺燥咳嗽,百日咳,高血压,黄疸,胃痛,痢疾,水肿,痈肿,虫咬伤。
  1. 《陆川本草》:“消炎,解毒,行水。治水肿,痢疾,疮痈溃疡红肿,虫咬伤,并治跌打。”
  2. 《广东中药》Ⅱ:“清肺部燥火,治咳血。”
  3. 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利湿,化痰止咳。治黄疸型肝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疼痛,尿路结石,高血压,感冒咳嗽,百日咳。”

笼花茶经常饮用保健功效极为显著

精品销售:13923052738(电话微信同号)

学名来由

  猪笼草属的学名首次见于1737年卡罗勒斯•林奈(Carolus Linnaeus)的著作《克利福特园(hortus cliffortianus)》中。它来自了荷马的《奥德赛(Odyssey)》中的一段话。其中,埃及女王给了海伦一瓶名为“Nepenthes pharmakon”的药水。而“Nepenthe”的意思为“没有悲伤”(“Ne”表示没有,“penthos”表示悲伤),在希腊神话中,“Nepenthe”是一种可以让人遗忘所有悲伤的药物。林奈说到:
  “如果这不是海伦的‘忘悲水’,那它将是所有植物学家的。若在长途跋涉后发现这种美妙的植物,定会为之叹服,所有的不快都会忘记,并感叹大自然怎么会如此的神奇。(翻译自哈里•维奇(Harry Veitch)的拉丁文著作)”
  林奈描述的猪笼草是来自斯里兰卡的滴液猪笼草(N. distillatoria)。在1753年,在林奈的《植物种志(Species Plantarum)》 中正式的公布了对猪笼草属的命名。从那时起“Nepenthes”便成为了猪笼草属的正式名称。滴液猪笼草(N. distillatoria)也作为了猪笼草属的模式种。

研究历史

  关于猪笼草最早的记录可追溯到17世纪。1658年,法国殖民总督艾蒂安•德•弗拉古(Etienne de Flacourt)在他的开创性著作《马达加斯加岛的历史(Histoire de la Gra nde Isle de Madagascar)》中,对猪笼草进行了第一次描述,他写道:“这种植物高约3英尺,叶片长约7英寸,在叶片的末端有一个类似果实或花朵一样的带盖的花瓶状结构。这些笼子有黄色的也有红色的,黄色的较大型。这个国家的人都不会去摘这些笼子。因为他们认为如果有人摘它们,那么几天内都不会下雨了。而我和其他的法国人摘了这些笼子后也应验了他们的说法,果真没有下雨。雨后这些笼子里都会装满雨水)。”
  接着弗拉古就以当地俗名将其命名为“Amramatico”,一个世纪之后,这个物种被正式命名为马达加斯加猪笼草(N. madagascariensis)。之后,在斯里兰卡发现了第二种猪笼草——滴液猪笼草(N. distillatoria)。1677年,巴塞林那斯(Bartholinus)简要的描述了一种名为“Miranda herba(在拉丁语中意为“奇妙的药草”)”的植物。三年之后,荷兰商人雅各布•布雷尼(Jacob Breyne)以当地俗名将其命名为“Bandura zingalensium”。随后“Bandura”便成为了之后对于猪笼草最常用的名字,直至1737年,林奈(Linnaeus)创建了猪笼草属(Nepenthes)。1683年,瑞典医生H•N•格林(H. N. Grimm)再次描述了滴液猪笼草(N. distillatoria)。格林将其称为“奇异的水滴”或“神奇的蒸馏植物”。这是第一次有人清楚的描述了猪笼草。三年后,1686年,英国博物学家约翰•雷(John Ray)援引格林的话说:“由于太阳光的照射,地面的水气升腾并凝结在植株上,水滴随着茎和叶流入了笼内。)”(这种观点并不是正确的,是早期学者对于猪笼草捕虫笼中液体来源的一种猜测)
  最早一幅猪笼草的插图出现于伦纳德•普拉肯内特(Leonard Plukenet)1696年出版的的《植物学大全(Almagestum Botanicum)》中。在其中滴液猪笼草(N. distillatoria)被取名为“Utricaria vegetabilis zeylanensium”。大约是同一时间,德国植物学家格奥尔格•艾伯赫•郎弗安斯(Georg Eberhard Rumphius)在马来群岛发现了两种新的猪笼草。郎弗安斯给其中的一个命名为“大啤酒杯草”,另一种命名为“白色大啤酒草”。这两种猪笼草即是猪笼草属中的奇异猪笼草(N. mirabilis)和大猪笼草(N. maxima)。郎弗安斯一生中最大的贡献是他构建了安汶岛(Ambon Island)的植物目录并收集了共6册的安汶植物标本集。但这些文献在他去世后才得以出版。郎弗安斯一生命运多舛,多次与发表猪笼草属的描述失之交臂。1670年郎弗安斯只完成的了部分的手稿。在他的职员和艺术家的帮助下,1687年,他的论文已接近完成。但一场大火中却将大部分的插图烧毁了。1690年,他和他的助手重新完成了论文。但不幸的是,两年后,运载着他的稿件的荷兰轮船遭到了法国轮船的袭击而被击沉了。幸运的是在总督约翰内斯•坎普斯(Johannes Camphuijs)那里保留了一份副本,使得他们的工作可以重新开始。1696年,郎弗安斯终于带着他的著作来到了荷兰。但即使是这样,由于各种原因他的著作仍没有被发表。直至他死后的第39年——1741年,他的著作才得以发表。但这个时候,林奈早已发表了他的著作并将猪笼草属定名为“Nepenthes”。
  在1737年约翰内斯•巴曼(Johannes Burmann)的著作中有一幅滴液猪笼草(N. distillatoria)的插图。巴曼将其称之为“Bandura zeylanica”。
  下一次关于猪笼草的描述是葡萄牙牧师约翰•德•洛雷罗(Joao de Loureiro)于1790年描述了来自越南的一种名为“Phyllamphora mirabilis”的植物,意为“奇异的坛状的植物”。尽管洛雷罗在越南生活了35年,但依他的描述来看,他并没有亲眼见过活着的猪笼草。在他著作中写道: “…叶片末端是一根很长的笼蔓,中间会有几个圈,下面挂着的笼子为椭圆形或锅腹形。笼口边缘是有一圈光滑的唇,唇的上方是一个同等大小的笼盖。笼盖可随意的开合以接受和储存雨水…(翻译自法文书籍《婆罗洲的猪笼草(Pitcher-Plants of Borneo)》)”
  这种植物最终于1916年,由乔治•克拉里奇•德鲁斯(George Claridge Druce)归入猪笼草属。
  1797年,洛雷罗关于猪笼草的笼盖可以自由开合的错误描述又被吉恩•路易斯•玛丽•波莱特(Jean Louis Marie Poiret)重复使用。波莱特描述的四种猪笼草中的两种是当时已知的马达加斯加猪笼草(N. madagascariensis)和滴液猪笼草(N. distillatoria)。而另外两种猪笼草实际上并不出现于印度,但却仍被为称为“印度的猪笼草”。在乔治-巴普蒂斯特•拉马克(Jean-Baptiste Lamarck)的《植物分类学百科全书(Encyclopédie Méthodique Botanique)》中,波莱特这样写道:“笼子是空心的,常常充满了细滑、清澈的液体。在白天盖子常开着,并会失去其中一半以上的液体。在夜晚盖子会关闭,其中的液体也会恢复如初。第二天盖子会再次打开。(翻译自法文书籍《婆罗洲的猪笼草(Pitcher-Plants of Borneo)》)”

形态特征

概述
  猪笼草为多年生藤本植物,茎木质或半木质,差不多3米多高,攀援于树木或者沿地面而生。叶一般为长椭圆形,末端有笼蔓,以便于攀援。在笼蔓的末端会形成一个瓶状或漏斗状的捕虫笼,并带有笼盖。猪笼草生长多年后才会开花,花一般为总状花序,少数为圆锥花序 [20] ,雌雄异株,花小而平淡,白天味道淡,略香;晚上味道浓烈,转臭。其观赏性无法与捕虫笼相比。果为蒴果,成熟时开裂散出种子。
  猪笼草属植物在自然界常常平卧生长。叶的构造复杂,分叶柄,叶身和卷须。卷须尾部扩大并反卷形成瓶状,可捕食昆虫。猪笼草具有总状花序,开绿色或紫色小花。猪笼草叶顶的瓶状体是捕食昆虫的工具。瓶状体的瓶盖复面能分秘香味,引诱昆虫。瓶口光滑,昆虫会被滑落瓶内,被瓶底分泌的液体淹死,并分解虫体营养物质,逐渐消化吸收。猪笼草,为猪笼草属植物的统称。是一种能够捕食昆虫的多年生草本植物,主产地是热带亚洲地区。猪笼草为地生植物,是攀援状的亚灌木。猪笼草拥有一幅独特的吸取营养的器官——捕虫囊,捕虫囊呈圆筒形,下半部稍膨大,因为形状像猪笼,故称猪笼草。在中国的产地上川岛又被称作雷公壶,意指它像酒壶。猪笼草依靠捕捉昆虫等小动物来补充营养的植物被称为食虫植物。

笼身
  有些猪笼草的笼子最大可高达50厘米,宽达25厘米,大小相当于一个10 L的家用水桶。笼身可为绿色、橙色、红色等颜色,部分会具有块状或带状的斑点,颜色有褐色、紫色、黑色、白色等。这些斑点在某些猪笼草身上有特别的作用。如马兜铃猪笼草(N. aristolochioides)和克洛斯猪笼草(N. klossii)的上位笼具有白斑,使得阳光可以照入捕虫笼内。这样从捕虫笼的内部看,唇和笼盖的部分就会显得很黑暗,而笼身上的白斑就会显得很明亮,飞虫在捕虫笼中就会误以为白斑处是出口而困在捕虫笼内,最终筋疲力尽落入消化液中。

笼盖
  笼口的上部长有笼盖,可防止雨水进入笼中,避免减低笼中的酸性液体,并可阻挡上部射入的光线,以迷惑落入笼中的昆虫使其找不到出口。也有个别的猪笼草的笼盖较特殊。如苹果猪笼草(N. ampullaria),其笼盖窄长并外翻,使之能够收集来自上方的落叶。很多人以为昆虫落入捕虫笼后笼盖会关闭,实际上猪笼草并不会如此。猪笼草的笼盖与笼身的连接是固定的,不可活动的。所以在有昆虫落入捕虫笼后,猪笼草不会出现如此迅速的应激反应。这类反应只出现在已知的捕蝇草、茅膏菜和狸藻上。

笼口
  猪笼草的笼口为捕虫笼的开口。笼口可分为平行笼口和倾斜笼口两种。具有平行笼口的猪笼草当捕虫笼发育完全后,其笼口恰好与地面水平;而具有倾斜笼口的猪笼草当捕虫笼发育完全后,其笼口倾斜。但马兜铃猪笼草(N. aristolochioides)的上位笼较特殊,其笼口几乎是与地面垂直的。


  唇是笼口处的特化结构,在捕虫笼的笼盖打开后才逐渐发育成熟。唇常常是整个捕虫笼中最艳丽的部分,为红色、紫色、黄色等,有些会带有黄色、红色的横条纹。唇还会分泌蜜液,使得它相当的湿滑。它的形状和颜色类似花朵且还具有蜜液,因此它作为吸引昆虫的重要结构之一。
  捕虫笼的唇外翻或内翻,外缘常为波浪形。在唇上有一条条横向平行的光滑的楞,称之为唇肋,其延伸至唇内缘的末端会成为尖状结构,称之为唇齿。当昆虫滑落时,唇可起到引导其落入笼中的作用。
  在大多数猪笼草的唇在靠近笼盖衔接处的一段距离的地方都会突然的向上拉长收缩,形成“⊥”状的结构,称之为唇颈。在唇颈处,左右的唇平行向上,几乎贴合在一起。同时,大部分的唇颈会略微的向前倾斜。

笼翼
  在捕虫笼的前部常会有两条平行的笼翼(wing)自瓶口向下延伸汇集于笼底,笼翼上还会有许多须状的结构,称之为翼须。笼翼的功能也许是为了方便地面的昆虫爬到笼口处。 所以,对于多捕食飞虫的上位笼,它的笼翼通常是退化或缺失的,某些品种会退化为一对隆起。

消化腺与蜡质区
  在捕虫笼的内表面通常具有消化腺和蜡质区。消化腺存在于捕虫笼内表面的下部。消化腺会分泌消化液,所以捕虫笼中常常存在着液体。这些消化液的作用是淹死落入捕虫笼中的昆虫并消化它。此外,无刺猪笼草(N. inermis)、疑惑猪笼草(N. dubia)和杏黄猪笼草(N. flava)的消化液很特殊,它们的黏度极高,并会覆盖在捕虫笼的内表面上。这使得捕虫笼既可作为笼状的陷阱捕捉猎物,又可以粘性极大的捕虫笼内壁黏住过往的飞虫。蜡质区存在于捕虫笼内表面的上部。光滑的蜡质区会阻止落入捕虫笼内的昆虫爬出。
  猪笼草的捕虫笼中的消化液常会因移栽而流失或被雨水稀释,但这并不影响植株的健康。在适宜的环境下,猪笼草很快就会产生出新的消化液。因此向无消化液的捕虫笼中加水是没有意义的。

蜜腺
  大多数猪笼草笼盖的下表面具有大量的蜜腺,它们会分泌出蜜液吸引昆虫觅食。然而这些蜜液有麻醉的作用,会使昆虫麻痹而落入笼内。此外劳氏猪笼草(N. lowii)的笼盖下表面还会分泌出白色的块状物引诱树鼩取食。

附属物
  在一些猪笼草的笼盖上会有一些特征性的结构。比如二齿猪笼草(N. bicalcarata)的笼盖下表面基部具有两个齿状的结构;劳氏猪笼草(N.lowii)和鞍型猪笼草(N.ephippiata)的笼盖下具有肉质长毛;小舌猪笼草(N. lingulata)的笼盖下具有一根细长的棒状物;暗色猪笼草(N. fusca)的笼盖下有一个微小的凸起等。

笼盖骨
  在斑豹猪笼草(N. burbidgeae)等部分猪笼草的笼盖下部会有一根凸出的梁状物——笼盖骨,它起到了支撑的作用。

笼蔓尾
  笼蔓尾(spur)是大部分猪笼草捕虫笼的盖子基部的后方的一根柔软棒状物,偶尔分叉,长度约1 cm。它是捕虫笼的雏形发育膨大后遗留下来的笼蔓末端,是形态学上整个叶片的真正末端。

笼肩
  笼肩是部分猪笼草的笼身的中部具有的一圈环状的隆起。通常下位笼的笼肩较靠上,而上位笼的笼肩较靠下。

草叶

叶片
  猪笼草的叶片,在形态学上实际是叶柄;而其形态学上真正的叶片,是其末端形成的瓶状捕虫笼。所以猪笼草的叶片是一种典型的变态叶。平时提到的叶片猪笼草的叶片均指其形态学上的叶柄。
  猪笼草的叶片形状通常呈椭圆形至披针形,部分为盾形,长10~25 cm,宽4~8 cm。中脉的两侧具有若干根纵脉,部分猪笼草还具有明显的羽状脉。在植株的幼年时期,其叶片的分布方式近似轮生,整体呈莲座状;成年后的其叶片转为互生。其叶片通常呈鲜绿色或黄绿色。叶片的质感又可分为纸质和腊质;纸质的叶柄有时候还会覆上一层毛被,腊质的叶柄则不具有毛被。

叶柄
  平时提到的猪笼草的叶柄是指其形态学上的叶柄与茎衔接处的管状缩小处。

笼蔓
  叶片中部有一条粗大的叶脉通过,中脉最后穿出叶片后则成为笼蔓(tendril)。上位笼的笼蔓比较长,同时会缠绕攀附其他物体,使得茎可以得到支撑而向高处生长。类似于葡萄和绿豆的一种起攀爬支撑作用的变态叶。若是其没有攀附到任何物体,它仍会自行绕一或几圈,直径为1~2 cm,称之为笼蔓圈(tendril loop)。在笼蔓的末端会形成一个瓶状的捕虫笼。

引路蜜腺
  在叶片两面和茎上都均匀的分布着引路蜜腺。正如其名,这些蜜腺分泌的蜜液起到了为昆虫带路的作用,特别是蚂蚁这种爬行类的昆虫。昆虫沿着这些蜜腺的引导就会不知不觉的来到笼口,最终落入笼内。其分布于植株的叶片、叶茎和捕虫笼上。

草茎

茎部
  猪笼草为多年生的藤本植物,其茎较粗,通常直径为1 cm。有些种的会更粗,如二齿猪笼草(N. bicalcarata),成年后其茎的长度可达10~30 m。猪笼草可攀附旁边的灌木或乔木,也可以在地面上匍匐生长,或作为一种附生植物附生于树干上。

芽点
  猪笼草的茎上,在每一个叶柄的腋处都会含有一个芽点,呈现一个并不发育小突起。这是因为植株的顶芽具有顶端优势(apical dominance),会抑制其下端侧芽的发育。如果因为意外的损伤或是人为的修剪,使猪笼草失去顶芽,则最靠近顶芽的侧芽就会开始发育、生长。若上部的侧芽发育得够大,则下部还未发育的侧芽便会再次受到抑制,停止发育。这整个过程受生长素浓度的调控。

草根
  猪笼草的根为须根,黑色,质脆易折断,量少。相对于其他植物来说猪笼草的根系相当的不发达。

花序
  猪笼草是雌雄异体植物,因此必须在两株不同性别的植株间才能授粉结籽。在野外,雄性的猪笼草数量约占总数的70%,雌性则为30%。由于猪笼草生长在低纬度的地区,这里没有明显的四季。但有干湿两季节之分,猪笼草的开花时间一般在旱季快结束的时候,种子成熟后恰好到达雨季,而有助于种子萌发。
猪笼草的花序属于无限花序中的总状花序或圆锥花序。由茎的顶部抽出一根约20~40厘米长的花轴,上面着生许多近乎等长的小花梗,每个小花梗带一至多朵小花。花朵的数量可能从十数朵到上百朵。花开的次序由底部开始,终止于最顶端的花。
  这些小花不具有花瓣,那些看似花瓣的结构实际上是花萼;每朵小花含有4片花萼。雄花含有一根雄蕊,其花药上覆盖着一层黄色的花粉;雌花则含有一根雌蕊,雌蕊的柱头是绿色的,并带有黏性,用以黏住花粉。猪笼草通常藉由风来传送花粉,但其小花的花萼也会分泌花蜜,吸引昆虫前来帮助其授粉。当雌花授粉后,其子房便开始膨大,转成褐色;当果实成熟后,会裂开,释出数百粒微细的种子。猪笼草的花并没有什么观赏价值,花朵小且平淡,只有少数品种的花较为鲜艳。此外,猪笼草的花晚上会散发出不太好闻的味道,白天则略有香味。

种子
  猪笼草的果为蒴果。其中的种子很小且细长,呈梭状至丝线状。长度约1 cm,宽度约1 mm,木质。中间有微小隆起的胚。猪笼草的种子很轻,易被风带走,所以猪笼草的种子靠风传播的。且其种子无营养丰富的肉质,对动物无吸引力。猪笼草种子的存活时间也不长,一两个月后其发芽率会大幅度降低。所以一般不储存猪笼草的种子。

生活习性

  大多数猪笼草生活的环境其湿度和温度都较高,并具有明亮的散射光。一般为森林或灌木林的边缘或空地上。少数物种,如苹果猪笼草(N. ampullaria),其较喜生长于茂密阴暗的森林中。大部分物种适应了生长于类似草原物种的草类种群中。猪笼草生长在偏酸性且低营养的土壤中,通常为泥炭、白沙、砂岩或火山土壤。但也有例外,如马来王猪笼草(N. rajah)能在金属元素含量较高的土壤中健康成长,白环猪笼草(N. albomarginata)可以在沙滩的高潮线附近生长。部分猪笼草还会成为岩生植物生长于岩壁上。同时,如无刺猪笼草(N. inermis)甚至可以不接触土壤,而作为附生植物附生于树木上。
  猪笼草以其原生地海拔的不同(以海拔1200m为标准),分为低地猪笼草和高地猪笼草。低地地区的气候全年常炎热潮湿,因此低地猪笼草对温差没有过多的要求;而高地地区的气候全年则为白天温暖,晚上凉爽,因此它们的健康生长需要一个温差较大的环境。蓝姆猪笼草(N. lamii)是原生地海拔最高的猪笼草,其生长的地区海拔超过3520m。

分布范围

  猪笼草主要分布于东南亚一带,其中以婆罗洲(又称加里曼丹岛)和苏门答腊岛(印尼所属岛屿)最为丰富,各有分布约40种,其次是菲律宾群岛约有30种,马来半岛有10多种,新几内亚岛和苏拉威西岛有约20种,另外非洲的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沿海分布特有种两种(马索亚拉半岛猪笼草和马达加斯加猪笼草),塞舌尔群岛特有种一种(伯威尔猪笼草),斯里兰卡特有种一种(滴液猪笼草)、印度东北部特有种一种(印度猪笼草),新喀里多尼亚岛特有种一种(维耶亚猪笼草),澳大利亚北部数种(坚韧猪笼草、奇异猪笼草、罗恩猪笼草)。中国南部广东上川岛、海南和台湾也分布有一种,为奇异猪笼草(又称野猪笼草 Nepenthes mirabilis),也是分布最广的猪笼草,从中国南部经东南亚多地至澳大利亚北部都有分布。

地址:广东省台山巿上川岛沙堤渔港、益记手信
电话及微信号:13923052738

本店可提供川岛旅游讯息,预定酒店,民宅,游览景点,车船航班讯息等。

全国快递配送:产品封装、快速寄发,提供一条龙服务,方便省事。

网址:http://www.jmwin.com

分享到:

地址:广东省台山巿上川岛沙堤渔港【益记手信】     粤ICP备16039237号-3
电话及微信号:13923052738
网址:http://www.jmwin.com